7月7日,武汉市黄陂区姚塔公路。晴空下,几十台道路检测车整齐列队,武汉路和路达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路和路达”)的车队格外醒目,它们正参与湖北省农村公路技术状况抽检,为荆楚乡道进行精准的“数字体检”。
“我们专注大交通,为公路的评价、设计、检测提供全链条解决方案。”路和路达负责人盛全列介绍,从2018年三人小团队起步,通过七年拼搏,这支在孵化器里靠热情取暖的队伍,已壮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、湖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。如今,公司三十多辆搭载自研“大脑”的特种检测车纵横全国,去年总里程突破30万公里以上,相当于绕地球7圈以上。这支精兵在智慧交通的细分赛道闯出千万产值,让“黄陂智造”在交通强国的版图上闪耀光芒。
把脉公路:AI“开方”,道路有了“健康档案”
作为“85后”的盛全列是地道黄陂人。国贸专业出身的他,毕业后“误入”交通领域,几年摸爬滚打,敏锐嗅到了智慧交通与大数据的时代机遇。“当时很多核心技术依赖国外,但中国基建需求旺盛,技术也在崛起,我相信我们能做出自己的东西!”创业的念头在他心中扎根。
说干就干。他找到两位黄陂一中的高中同窗,三人一拍即合:瞄准道路智慧检测这一细分领域,深耕交通大数据软件研发与应用。分工明确,盛全列主攻市场,伙伴们负责技术。得益于黄陂区吸引返乡人才的政策红利——孵化器提供三年办公场地和员工宿舍,2018年8月,路和路达在黄陂区青年汇孵化器诞生。
经过持续攻坚,路和路达构建了完备的交通大数据管理体系,手握70多项专利与软著。他们并不满足,持续向技术前沿冲锋,甚至与院士团队联手开发AI公路大模型。
搭载自研系统的检测车,能将道路、桥梁、隧道等基础设施瞬间转化为“数字资产”。实时采集的高清图像与三维数据,在指挥中心大屏上构建出动态路网图景,不同颜色清晰标注各路段的“健康指数”。一旦发现裂缝、形变等异常,系统瞬间生成修复方案与精准造价评估,如同开具科学“处方”,指导管理部门科学决策、精准养护。
“传统模式依赖人工巡检,效率低、易遗漏。我们的系统实现了自动化、智能化、可量化,识别准确率达100%,尤其在桥梁、隧道等检测难点上优势明显。”盛全列说。系统还能实时自动记录上报道路病害、沿线资产缺损,做到提前预警、及时派单,大幅提升养护效率,降低成本。
支撑这套系统的,是公司价值近千万元的“移动医院”——三十余辆装备国产高精度传感器的检测车。它们看似普通,一旦上路,车顶的激光阵列与高清摄像系统便化身精密“CT探头”,以毫米级分辨率扫描每一寸路面。单车日检测轻松超500公里,效率是人工巡查的百倍。海量数据(603138)实时汇入自研的“智慧公路养护管理平台”。“过去发现坑槽要层层上报,如今扫个二维码,病害位置、修复方案直达养护班组,响应时间大幅缩短。”盛全列介绍。
市场突破:灵敏“嗅觉”,“笨办法”闯出大市场
创业初期,盛全列亲自扛起销售大旗。在盘龙城的出租屋里,他常常彻夜分析客户资料,精准“画像”决策关键人。其余时间,他不是在奔赴各地展会的路上,就是在紧盯行业动态,像海绵一样吸收信息。一次,他从一则不起眼的行业新闻中捕捉到某公司的潜在需求,连夜研究其痛点,第二天便带着定制方案登门拜访。对方负责人惊讶不已:“你们怎么比我们还清楚自己的问题?”
从“百访难得一单”的艰难破冰,到客户主动引荐的口碑裂变,盛全列将这份敏锐与执着锻造成了团队基因。正是这份“笨功夫”,加上过硬的科技内核,让路和路达赢得了包括众多行业头部企业的信任,成为首选合作,连续参与多项省、部级国评项目。公司版图不断扩张,技术已应用于全国60多个智慧交通项目。在北京和杭州设立了研发中心,检测车则穿梭在全国公路网上。
融合激光测量、卫星遥感等尖端技术,路和路达实现了道路养护的实时精准识别与高效处理。公司相继通过ISO9001等多项国际管理体系认证,获评大数据企业、人工智能企业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。2024年,更是参与了交通运输部全国公路技术状况评价抽检项目。这一系列成绩,见证着路和路达成长为国内交通数据智能服务领域的领先力量。
技术创新:锻造“黄陂芯”,投入重金用于研发
在公司车间,盛全列正与同村老乡盛俊斌沟通检测安排。盛俊斌熟练地操作着一台价值300万元的道路检测车。几年前,他还在武汉与信阳之间开长途货车,昼夜颠倒。加入路和路达后,他不仅作息稳定,更在技术熏陶下开阔了眼界:“过去方向盘磨出老茧,现在操控的是百万级高科技设备,感觉人生到了巅峰。”
盛全列深知,新质生产力的根基是创新和人才。他汇聚了一支“特种部队”:研发团队大部分成员来自武大、华科等顶尖学府,专业覆盖GNSS(全球导航卫星系统)、GIS(地理信息系统)、计算机、光电、机械、测绘等。公司大力投入研发,每年拿出逾两成营收用于新技术开发,以前瞻视角布局技术,确保团队始终站在行业前沿。工程专业出身的章利毕业后即加入,如今已成长为既懂工程又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。“软件精英与道路工程专家在这里碰撞火花,专业语言架起了技术与应用的桥梁,让创新真正解决一线痛点。”章利说,“只懂工程不懂技术,或只懂技术不懂行业规则,都行不通。融合才能催生真正的技术创新。”团队核心开发人员多在GIS、ITS(智能交通系统)领域深耕多年,具备从数据采集、存储、分析到应用的全链条定制化解决能力。
2024年,路和路达作为黄陂区唯一代表,强势入选武汉市首批研发型企业名单。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浪潮中,其突破愈发耀眼。盛全列透露,今年4月,武汉市黄陂区组织了一次科创链招商活动,带领企业走出黄陂开展招商工作,会上介绍了黄陂区科创链产业政策,吸引了知名新一代信息技术龙头企业,在黄陂区政府的牵线下,公司已启动与该企业联合研制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采集装备,计划在黄陂区建立研发基地,为关键领域国产化贡献“黄陂芯”。
当三十多辆印着“路和路达”的智能检测车再次驶向远方,它们扫描的不仅是路面裂缝,更勾勒着中国基础设施数字化的壮阔图景。盛全列和他的团队用硬核科技证明:在时代变革的路口,唯有紧握核心科技脉搏最好的配资官网,才能赋予中国道路更强劲、更智慧的“心跳”。
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